基于枫城不断增长的南北部城区间的交通需求,和上一代轨道交通地图中的经验积累。历经三代版本迭代,枫城第三代磁浮(光速船)轨道交通正式发布。该项目由Kenzify历时2周时间自主研发,为了更好的总结和留存研究成果。故在此发布该交通模型的技术文档,本文档详细讲解了枫城磁浮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细节和技术原理。
文档结构目录
- 1. 站台区域
- 车辆获取系统
- 手动发车部件
- 乘客区域装修
- 到发广播功能
- 站台列车约束系统
- 2. 轨道区间
- 轨道列车约束系统
- 可变速系统结构
- 单轨道块设计
- 3. 未来展望
- 物理特性更新后的系统设计
- 轨道交通自动运行装置
- 重连光速船装置
- 车站接近提示装置
1.站台区域
站台区域承接了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的到发功能,其中包含乘客在“上车站”必须使用的获取车辆系统
车辆获取系统
乘客可以在站台上点击按钮使用,枫城车辆获取系统使用命令方块+机械结构设计。具体执行流程如下:

该方法最优化了美观属性,同时避免命令方块检测带来的卡顿
随后命令方块A(脉冲,红石)执行船生成指令,命令方块B(连锁,常开)随后将船附带朝向参数传送到加载器位置,至此命令方块部分结束。
命令方块A指令(在上方生成) /summon boat ~ ~1 ~
命令方块B指令(改变朝向并传送指定范围船) /tp @e[type=boat,r=2] 512.5 29.3 1076 270
(命令方块B指令需根据实际朝向和加载器位置改变)

水流收回的原因是加载器位于轨道上,若水流一直存在会导致从后方通过加载器的船只的“中浮态”被水流打破,使其失去加速能力。(后面会详细讲解)同时该图片中展示的延时电路可以被优化为其他更简洁的电路。
经过以上装置,列车被成功生成并且被加入轨道之中。
手动发车部件
乘客可以使用发车按钮使列车发车,发车器面向行车方向,同使用向下活塞设计。

乘客区域装修
1.引导标识



2.区域装修







3.乘客渡板
在站台上下课区域安装乘客渡板可以提升乘客乘车便捷程度,同时避免乘客触碰列车导致歪车,由于叫发车按钮可能会输出信号,所以渡板按照前多后少原则,以确保叫车时渡板不抬起,发车时车前渡板抬起。

到发广播功能
随叫车/发车系统安装命令方块执行tellraw指令发送json文本。提醒乘客等待列车和下站信息。由于列车进站如设置检测可能会导致卡顿风险,且单程时间较短,故不设计到站提示。
站台列车约束系统
站台和轨道区域均使用钟(侧向)进行碰撞体积轨道约束,以避免列车离开“中浮态”。靠站台侧使用2+1构型,(1钟,1含水钟+1流动水)在保持基础推力的同时限制列车路径。离站台侧使用1+1构型,(1含水钟+1气泡水)在保持上浮力的同时限制列车路径。
2.轨道区间
轨道列车约束系统/可变速系统原理结构
该系统与站台列车约束系统保持一致,在列车由加载器推入轨道后,列车位于一个极小的气泡柱与流动水之间的“盲区”之中,此时气泡柱并不能将列车完全推至顶端,同时流动水可以照常启用。在此状态(我们将其称为“中浮态”)。流动水带来的前进速度相较于气泡柱的固定力更大,船会低速向前行驶,但是游戏仍能识别玩家的前进举动并且将其带入光速船状态之中,一旦玩家控制船前进,船将会立刻提高速度(理论上无限),但是在高速状态下气泡柱会更加强的作用于船使船只缓慢减速。所以实现了玩家可以在运行中控制快慢的功能。一旦船只离开气泡柱和流动水之间的极特定区间,船脱离“中浮态”,最终可能会出现玩家无法使船加速,或船脱轨等现象。

单轨道块设计
单轨道块 长6block 宽3block 高3block 可以已一个轨道块为基础无限叠加复制已达到整个轨道系统的延伸需求,同时站台也可以模块化延伸。

3.未来展望
物理特性更新后的系统设计
在1.19(20)物理细节更新后,水的单块内由于吸附导致的侧向微动会改变船只停站状态,可能会有脱离“中浮态”风险,船只姿态控制系统可以减轻50%的脱轨风险,同时可以改进站台阻拦器设计以适应未来变化
轨道交通自动运行装置/重连光速船装置
可以以轨道交通试验线为蓝本对光速船进行自动化改造,同时可以通过多次激活加载器和根据时间安装多个阻栏器实现自动重连运行。
车站接近提示装置
可以依赖现有的水流限制按钮改变其颜色,向乘船着告知下一站的一、二、三接近信息,以促进控制者合理减速,使系统更加贴近于现实。
特别提示,本文档介绍的磁浮交通系统(3.0系统)与目前枫城磁浮实装版本(3.5系统)略有差异,请以枫城最新版本为准。
啥时候更新2024啊,我等的花儿都谢了
别催了,已经发布了
太厉害了